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2018年東歐自助遊 — Cēsis

10月9日按计划造访采西斯(Cēsis)——中世纪古城堡。據說这城堡是拉脱维亚保存最完好的城堡遗迹。
早上八點坐了差不多两小時的巴士才到采西斯,途中經過锡古尔达(Sigulda)外围,我們下午还要倒回來这个站去锡古尔达遊玩。
采西斯(Cēsis)屬於拉脱維亞共和國的维德泽姆(Vidzeme)区,一座安寧幽静的小城镇,是拉脱维亚北部高地的一个一级行政区,著名的采西斯城堡Cēsis Medieval Castle就位于这里。
采西斯(拉脫維亞語:Cēsis)(德語:Wenden),在遙遠的800年前就有césis 出現。它的起源與釆西斯中世紀城堡相連, 在 13世紀, 围绕着Cēsis Medieval Castle城堡建造了一個城鎮。幾個世紀以來, 這座城堡與采西斯市在與俄羅斯、波蘭和瑞典軍隊的戰鬥中共同擁有自己的命運。
我們到达Cēsis 巴士站就拿着手机按照google map指示找到遊客观光服务中心,就在城堡古跡旁,我們詢問是否可以放无人机航拍城堡,得到中心人員欢喜说可以可以。


于是我们先在教堂外和城堡外玩航拍,然後才进城堡参观,须购票和被发给一盏点亮了的手提马灯。 


從外部看, 南塔是最宏偉的塔, 遊客可以上到顶层,也可以下去塔的地下室。






我們踏內裡旋轉阶梯上城堡高处,真的漆黑得很,上到塔顶景观不錯。頂層內部中央堆起小山般的一個土塚,頂蓋是圓錐型的木制。


從塔樓的閣樓上可以看到城堡花園、公園和整個塞西斯鎮的另一邊。高高的紅色煙囱是癈舊啤酒廠。






古代拉脱维亚连接爱沙尼亞地區被稱為利沃尼亞(Livonian),十一世紀,一支叫溫迪的部落來到並定居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山地木製防禦城堡。1201年从 Bremen 来的德裔大主教阿爾伯特( Albert) 奉教廷之命,要在波罗的海地区建一军事哨站,抵抗异教徒入侵和维护德裔商人的利益,他主持成立了宝剑骑士队,同時拥有政、教二重权利。1209年,被稱為「利沃尼亞兄弟会」的德國的条顿(Teutonic)骑士团在木製城堡附近建立了文登(Wenden)堡(德國人称Cēsis为Wenden)。
1237到1561年间,城堡不断被扩建强化,成為了条顿騎士团的主要驻地。1577年在利沃尼亞戰爭期間,文登城堡里的三百男女引爆四噸火藥集體自殺,摧毁城堡,以阻止落入俄羅斯的伊凡四世部队手中。1578年初,瑞典-波蘭聯軍征服了文登,到了9月,約18000人組成的俄國軍隊再次包圍文登,但這次文登沒有陷落,俄軍傷亡慘重,此為利沃尼亞戰爭的轉折點。 1598年,文登與立窩尼亞一起被合併進入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為文登省的首府。1625年,文登被瑞典军队征服。1703年在俄羅斯与瑞典的大北方战役中,城堡被重建,但又被摧毀,再也沒有被用於軍事用途。到1777年,俄國的卡尔西弗斯伯爵(Carl Sievers)购得城堡,他在旧城堡东侧建造新城堡(今采西斯历史博物館)作為宅邸。
采西斯城堡经历了多次毁灭与重建,眼见的采西斯城堡就是卡尔西弗斯伯爵建造下的城墙、护城河和塔楼来加固防御工事。如今, 這座城堡是當地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目擊者, 也以其中世紀建築的浪漫魅力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观光。





城堡古蹟的入口旁邊就是新城堡,现在是采西斯的历史与艺术博物馆,1925年修理後,陈列着15.5万多件藏品,登上新城堡顶部,可以俯瞰采西斯全景,美不胜收!




圣约翰教堂(Saint John’s Church)建于13世紀初,距离城堡不远,曾经是利沃尼亚(利沃尼亚是中世纪德国控制下的地区)最高点。

圣約翰教堂的門檻正好比海平面高出100米, 即海拔100米,跟Riga的聖彼得教堂的公雞高度完全一樣,哦…...原來Riga城的海拔那麼低。 

里加的建筑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都会耸立着一只镀金的公鸡,当地人称之为“风信鸡”。从13世纪开始,里加居民就把公鸡作为吉祥标志用来驱鬼避邪了。天亮之时鸡叫三遍,则预示着魔鬼返回地狱。后来,人们把鸡身涂成金色和黑色,以此来辨别风向。时光绵延到今天,风信鸡已经不仅仅用来辨别风向,而是成为这座古城特有的标志了。


我坐在教堂开外的鎮中心广场看着妹妹放无人飞机,对面一座古建築像是政府機構,市政廳之类。间中有人进进出出,透過窗戶看到有不少人坐在裡頭开会还是上課的模樣。我心裡琢磨着,我們兩個亞洲人面孔出現這裡,会否令到当地人惊訝?

才不會呢,據聞已經有三佰多名华人在采西斯居住了。2009年騰訊就有一條資訊說拉脫維亞的富豪在采西斯小鎮建別具一格房子,四周環境尤如世外桃源。

在采西斯居住的中國大陸華人是不是學了拉脫維亞富豪們的樣子? 那些有能力從遙遠亞洲搬來的中國人應該也挺富裕吧! 

拉脫維亞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其公民享有歐盟成員國福利,可到別的歐盟國家居住和工作,令到不少拉脫維亞人出國尋找發展,拉脫維亞人口下滑。


自2004年加入歐盟開始,拉脫維亞人口減少了近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移居英國、愛爾蘭、德國等更繁榮的歐盟國家。根據聯合國公布的數據,2000年拉脫維亞的人口約有238萬,到2018年初只剩下195萬,失去了18%人口,
經濟是人口流失的原因之一,拉脫維亞每月最低工資為380歐元(約3,690港元),遠低於其他歐盟國家。很多當地人受不了低薪,於是前往國外工作。在2007至2008年,大量人口湧到愛爾蘭,有的在工廠打工,有的從事摘薯仔和士多啤梨等簡單工作,月薪比拉脫維亞高出三至四倍。


如何解決人口下滑問題? 有一個快捷方法,就是趕快吸收外來移民。拉脫維亞政府在2010年7月1日修订生效的新移民法說, 拉脱维亚向非欧盟国家公民提供一个在拉脱维亚居住 5年的居留许可机会, 此后該非欧盟国家公民還可以申请永久居留,其配偶以及不超过18岁的子女也可以自由出入和申根国家内停留。 

對於中國公民,去年公布发行的国债,项目成本为25万欧元投资,5年全额返还,无语言、学历、工作背景要求。无移民监,5年一次换卡手续,可以移民不移居。全日制读书的子女无年龄限制。资金直接进入拉脱维亚国家央行。這對那些中國的富x代們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

到采西斯旅遊,還有一處特別的景點我們沒遊到,因為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到達,需要步行六七公里,只有自驾或租车才能到那兒。那是阿拉什考古公园(Araisi Archaeological Park),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德国统治时期留下的城堡遗址,一个是公元9-10世纪的木头建筑群。


在網上找到的資料說那木头建筑群,是遠古的拉格利亚人(拉脱维亚人的先祖)在湖上建造了木头村落,後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里的房子和人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当时民间盛传是某种神秘力量作崇。 直到有考古学家潜入水底,才发现水底有一间间木头房屋的遗址,还有不少生活用具。

现在的木头村落是按照原来的房屋一比一重建。

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

2018東歐自助遊 — Riga

10月7日清晨七點离开塔林住的旅馆,搭八點钟发车的高速巴士前往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Riga)。 


巴士上有衛生間和水吧,票價€5.00超值!€5.00是什麼概念呢?在當地酒店和餐廳喝一杯咖啡要€2.50,也就是說,只需兩杯咖啡的價錢就坐了四小時的長途巴士,我們在車上只要喝兩杯飲料,車资都返還了。如此地便宜,可妹妹不認為很超值,说是從一個首都往另一首都的票價虽便宜,但是兩個首都之間的景點卻要另花車资到達,因此算起來就不便宜!看这地图:巴士進入拉脱維亞境內,沒到達Riga之前,就有兩個地區是我們計划要去的,可巴士直接开到了里加。

这次在拉脱維亞逗留四天,計劃玩三個地方1.里加Riga、2.采西斯Cēsis、3.錫古爾達Sigulda,四個晚上都住里加,白天搭交通工具前往2、3景點。

Riga—Cēsis的巴士車资€4,一去一回就€8.00。

Riga-Sigulda 2.5歐罗,往返就€5.00。也可以搭火車,單程1.9歐,往返就3.80歐元。到了Sigulda后还要花€0.50车资才能到達图雷达(Turaida )古堡。有考慮過长途巴士到里加後,立即转巴士往Sigulda,當晚住宿Sigulda。却因為週日房费比平日高出一大截,而沒有住宿Sigulda。如果是平日,觉得应该先去Sigulda住一宿,那裡有多間Hotel供選擇,附近又有超市,不愁沒食物吃,一些酒店对外開放餐廳。玩法是,第一天下午到达Sigulda后先去Turaida 古堡及戈雅国家公园遊玩,第二天搭乘7:45早班火車去Cēsis ,车资€2,下午搭13:00的Bus返回Sigulda还可以遊玩,只是巴士中途停靠锡古尔达外围的公路巴士站,下车需步行1公里进去锡古尔达,留意不要坐过站。傍晚才取行李搭19:13火車前往里加。

而我們選擇中午十二點半到达Riga后就先去 下榻的一家精品酒店,靠近Riga古城,而且在长途巴士總站附近。酒店楼房是一棟15世紀时盖的老建築,六年前被改造為酒店,生意不錯,許多穿著讲究、成双一对的老成西人入住,當然也不乏有年輕客人,妹妹是看到中國內地网友的介紹資料才選擇住一晚這酒店的。

我們放下行李就先到旅遊观光中心找资料,這次行程,我們每到一處都先找旅遊观光中心中心攞料,對於出發前懶做‘功課’的我們很有幫助。在波羅的海三国旅行時,若需要找當地的遊客服务中心詢問景點或交通,就認住一個ℹ️字。沒想到Riga的遊客中心居然设在黑头宮旁。

黑头宫是-Riga老城里著名建筑之一,坐落在市政厅广场,始建于1334年,当年一个叫“黑头兄弟会”所建造。黑头兄弟会——中世纪波罗的海沿岸一个商行会组织,最早成立于里加城内一群德国未婚商人。黑头兄弟会联合城里的商人和手工艺人,保护进出口贸易往来的船和大篷车不受海盗和强盗的侵略。黑头会选择圣摩里西斯(St.Mauritus)作为守护神,而圣摩里西斯真有其人。那是三世紀罗马帝國底比斯军团团长。基督教在帝國军队里影响力很大,尽管它当时还是受迫害的非法宗教,而底比斯军团是帝國驻扎埃及南部的部隊,官兵大多是黑人,包括圣摩里斯,整個军团秘密皈依了基督教。当羅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將底比斯军团调往瑞士作战,并命令军团屠杀那裡的基督徒,遭到军团拒絕。287年在瑞士,罗马皇帝下令處決整個军团六千六百名官兵,军团团长摩里西斯成了黑人血统的殉教圣人。这也就是“黑头”名字的由来。黑头兄弟会的成员后来渐渐成为里加城中贵族精英的一部分,许多人都成了议员和各大商业行会的领袖。

為什麼德裔人成了Riga最初建城的重要因素,惟观Riga历史可知,里加古时居住立窝(liv)人,1201年从 Bremen 来的德裔大主教 Albert Buxhoevden 奉教廷之命,要在波罗的海地区建一军事哨站,抵抗异教徒入侵和维护德裔商人的利益,自此里加要塞便逐漸形成,1282年正式加入德裔商人集团 Hanseatic League, 遂成波罗的海主要通衢。可是到了1582年至1710年,里加像赌盘上的筹码,屡换主人,先后为波兰,瑞典,和俄国统治,但市中心被德裔商人控制着,直至二十世纪中期。在這幾個世紀里,里加都使用德語為官方語言,直到1891年俄語成為新官方語言為止。拉脫維亞人大約傱十九世紀中開始取代德國人,逐渐成為里加人口中的多數。這樣拉脫維亞資產階級的崛起,使得里加成為拉脫維亞民族复興的中心。雖然第一次大戰後被割讓給了德國,但過了幾個月後,1918年11月18日拉脫維亞獲得獨立建國,而里加就成為了首都。今年剛好是拉脫維亞獨立100週年。

但獨立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再次吞併拉脫維亞,並將其納爲一個加盟共和國。 所幸蘇聯於1980年代時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也促進了拉脫維亞獨立運動的發展,經過波羅的海三國人民抗爭,拉脫維亞最終於1991年8月21日二次獨立。

曾經德国皇帝施瓦本的菲利浦(1198-1208年在位)给阿尔伯特(Albert)大主教赐爵,并将拉脱维亚作为封地赐予他。1211年,在里加老城區,主教阿尔伯特建造了里加大教堂,它在波羅的海國家被認為是最大的中世紀教會。它在其歷史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變化,1939年至1989年蘇聯佔領期間禁止宗教服務, 大教堂被用作音樂廳。

大教堂的建筑历经多次改造,形成如今是“混搭”风格,东侧最古老的部分是罗马式、中间的主体部分是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塔楼则是18世纪巴洛克式。里加大教堂原为天主教里加教区的主教座堂,现为路德会里加教区的主教座堂。还有一特別之處是教堂内有一座建于1884年的管风琴,拥有6718根风琴管。教堂内还有不少石棺,石棺盖板的雕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從網絡上取來一里加大教堂和聖彼得教堂的遠景。



咨詢完後在广场拍拍照,一只人一樣高的熊像孤零零地竖在广场边上,我好生納闷,這熊像代表什麼意義?原來不久前的8月3日至11日,第35届世界定向锦标赛在里加(Riga)和锡古尔达(Sigulda)举行。市政廳廣場这裡也搞了個世界巴迪熊 展,展出一大堆穿著各國地區民族服飾的熊塑像,活動結束之後,留下這一尊大概是拉脱維亞熊。

我從网路上找到一個穿中国服飾的。

接著找餐廳吃午飯,這個店門口站著位美女侍應,門口兩旁掛著餐牌,我們相中豬手餐€13.5,豬手上桌時發現很大一隻,嘩!具大又美味,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把它消滅,估計晚上就不用吃晚飯了!

填飽肚子就逛逛里加老城區。里加古城有800多年历史,面积不大,历史古迹和建筑保存完好。里加整座城市有超过800座不同风格的建筑。有网民说Riga的古建築是新艺术风格建筑,而且是整个欧洲最有创意的亮点,颇具个性。Riga老城的新艺术建筑的外立面是一大特色,牆壁上有各种各样的立体雕像,人像表情豐富且怪异;还有动物的头像或者身体。道路两旁建筑上装饰的夸张表情令人目不暇接。







另外新城区那边还有两個新艺术建築景點我們沒有去遊覽,那是阿尔伯特大街13号http://www.jugendstils.riga.lv/lat/JugendstilsRiga/eizensteins/alberta013/,惟浏览一下这网站可看看那些艺术建築。这网址虽是拉脱维亚语,但可通过google翻译大致了解一下。新艺术运动建筑的外立面是一大特色,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雕像,人像很多,而且表情很多很怪异;还有些动物的头像或者身体。



在圣彼得教堂后面,有一座由四个动物组成的奇特的雕塑——鸡站在猫的背上,猫站在狗的背上,狗站在驴子的背上。四个动物都伸着脖子张着嘴做唱歌状,它们就是“不来梅的城市乐手”。由德国不莱梅工匠所筑,选自童话故事:四个一无是处的动物,成为不来梅的城市乐手。

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hurch,72米高的哥特式尖塔是绝佳的城市观景平台。最后一次重建是1973年,这次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了观光电梯,可以直达钟塔的第二层,也是就72米高的观景台,你可以购票(9欧元)乘坐电梯到达最高点, 俯瞰整座里加新城和老城。不过我們沒有上去,第一天入住精品酒店时听接待处小姐告訴我们不一定上教堂顶看里加风景,她说了一個酒店名字,Radisson Hotel ,Radisson Blu Latvija Conference & Spa Hotel, Riga(拉脫維亞里加麗笙會議水療酒店)大概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顶楼的Sky Bar是眺望新、老里加城的绝佳地点。当第二天早上我們上那酒店的廿六楼時,发现Sky Bar的营业時間是中午以後,只好在电梯里隔著玻璃拍照里加市区的景觀,效果不大好。



第二天10月8日搬离住了一晚的精品酒店,转移到附近一家商务酒店。房間朝街,远景望见一座貌似教堂的建築物,后來看了网路介紹是苏联时期建造的拉脫維亞科學院(Latvian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午发现所住的酒店楼下西餐厅供應商务套餐,才€8.50就可享用前菜、主食和甜點,决定好好享用一下。在這家餐廳吃的拉脫維亞的黑面包很美味,跟樓上酒店提供早餐的黑面包很不一樣,未知是否面包師傅制作不同,抑或面包的等級有別。拉脫維亞的面包種類煩多,各種不同的口味,以迎合不同消費者的需要。後來我們發現在超級市場也可購得味道和口感可匹美這家餐廳的黑面包。
最近香港有新聞報道一位來自拉脫維亞的麵包師大尾督做黑面包,用的是家鄉的酸種酵母秘制面包。Alexander原本是拉大提琴的樂師,有一天辭掉樂團首席一職,磨拳擦掌準備和兒子在商界大幹一場。到過許多亞洲城市找生意,卻碰了一鼻子灰,最後一站是香港,可惜也是吃白果。兒子說,拉脫維亞經濟像一潭死水,還是留在香港找工作吧。最先在Jazz Bar演奏,但在香港搵食艱難,26年來為多少總統國王貴族表演過都好,酒吧老闆還是嫌他不好,讓他很傷心。為餬口,只好跟隨尼泊爾朋友去做「職安真漢子」。後來做起烘焙面包,源自因為遠離家鄉而「肚餓」的原因,就像老一輩華人不能冇米落肚,拉脫維亞人也不能沒有麵包,Alexander 十年前來到香港,買了一袋鬆軟的白麵包,吃罷出了滿身紅疹,不信邪,又吃,又中招,原來是添加劑和人工酵母引致的過敏。他仰天立誓:「終有一日會自己做麵包!」

吃完午饭又出門逛逛。瑞典门(The Swedish Gate),是瑞典统治时期拉脱维亚防御城墙的一部分,原本有25座城门,如今仅剩这一座了。

1621年,瑞典征服里加。占领期间,为纪念北方战争时期瑞典军队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于1698年建了里加城墙瑞典门。整个城门都是由红砖砌成,但现在被罩上了一层涂料。拱门上方雕刻一只生气的狮子,据说是表示不欢迎瑞典人入侵。



关于瑞典门还有一个传说:当地一个女孩爱上了一名瑞典士兵。有一天,两人半夜约会时被人发现,被抓起来,塞到城门的城墙里。后来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要测试对方是否爱你,就半夜去瑞典门,如能听到两位恋人情话绵绵,便表示你已找到了真爱。

后来城墙改建,建筑师Alexander Trofimov设计,在城门上盖了一栋房子。1927年之后,这里成为拉脱维亚建筑师协会所在地。



自由纪念碑,昵称“米尔达”,建于1931-1935年间,为纪念在拉脱维亚独立战争(1918年-1920年)期间阵亡的军人而兴建。纪念碑上刻有「祖国与自由」字样,是拉脱维亚自由、独立和主权的重要象征。底部的浮雕代表着历史事件,顶部是一位自由女神,她手举三颗金星,面向西方,代表了拉托维亚的三个历史与文化区: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和库尔泽姆。(Kurzeme, Vidzeme和 Latgale)。

紀念碑面朝里加老城,最后面那栋高楼就是Radisson Hotel,看上去有碍紀念碑视线,外形突兀而与莊严的紀念碑十分不相衬。



里加城堡(Rigas pils)是里加老城區的一座古城堡,位于道加瓦河畔,创建于1330年。13世纪后,拉脫維亞曾被十字军骑士团占领,此城堡为十字军骑士团所建筑的城堡遗迹。1938年拉脱维亚政府入驻城堡,现为总统府官邸。

沿里加城堡外圍轉一圈,出來就看見道加瓦河(Daugava River),非常開揚寛闊的河面,卻立了一尊塑像,剛好擋在我鏡頭前,不明是什麼。

在這裡,我們成了文盲了,因為不懂當地的文字。後來看了別人遊記才知這是個古老的關於里加起始的傳說: 「很久以前The Big Christopher住在Daugava河边,他專門背負人們渡過「道加瓦河」來到里加城。

有天夜裡,他聽見河的對岸傳來嬰兒的啼哭聲,他出去尋探,發現真的有個嬰兒,便抱著他渡河,但是走到河中央時,嬰兒卻越來越重,把强壮的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都累晕了。隔天早上醒來,嬰兒不見了,放置嬰兒處竟有個巨大且裝滿黃金的袋子,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將袋子一直收藏起來,直到他離世。後人用這些錢興建了里加城,而里加城的第一座建築物,就是位在當年克里斯多夫(Christopher)的家。」可能神明扮作嬰孩犒賞辛勞的克里斯多夫,當地人隆重其事地專門建一個紀念座。再後來我又看到了另一版本:「河岸邊豎立一個彩色雕像 <Big Christopher>。據說雕像裡的人是位好心大叔,在一次大水災中為了救那個嬰兒,即便增加重量會連帶使他滅頂,他還是硬撐著把小孩送到安全的岸上。」似乎後來寫的比較感動人,值得建一紀念像。

道加瓦河给里加带来了生命和灵气,河對岸有一座形状突出的建築物,那是拉脱维亚国立图书馆。图书馆有着“光之城堡(Castle of Light)”的美誉,“光之城堡”一词源于拉脱维亚著名作家Auseklis的一首诗。整座建筑的设计也很有意思:灵感来自戏剧家Rainis’)所创的《黄金马》(Golden Horse),戏剧的场景是一座玻璃山,只有无私的主人公才能驾着马,唤醒沉睡在山顶上的公主。

图书馆的建築由著名建筑师古纳·柏克兹(Gunnar Birkerts)领衔设计,他在二战期间离开拉脱维亚,去美国发展。这座被昵称为“光之城堡”的图书馆,是他的杰作之一。。

拉脱维亚国立图书馆的成长之路犹如国家独立一般曲折。早在1928年,国人强烈建议修一座属于国家的图书馆,然而,直至60年后的1988年,拉脱维亚国立图书馆才在道加瓦河(Daugava Rive)的左岸(Akmens和Dzelzceļš两座桥之间)建立起来。后又受2008年至2010年经济危机影响,直到2014年终于运营起来。



拉脱维亚共和国,简称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 ”。

里加中央市场(Riga Central Market)不仅仅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市场。

修建于1924年至1930年期间的里加中央市场其原始功能是用来停放德国齐柏林(Zeppelin)飞艇的,齐柏林飞艇在当时算是最厉害的空中神器,曾担当大西洋两岸重要的商业飞行,也参与轰炸过英国本土。停放齐柏林飞艇的机棚虽然后来变身为里加中央市场,但依然是拉脱维亚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因此1997年,里加中央市场和里加老城一同被列为世界遗产。




晚上妹妹说一定要去试一试网友介绍的中世纪餐廳,认住这个星星小巷,就可找到那间餐廳。我們中午时候来过,看见大圆酒筒旁的门紧闭,不像开铺营业的模樣,估計是中午还沒开门营业,或者是倒闭了?于是晚上再來看看,结果仍然大门紧闭。我們觉得挺惋惜嘀,站在原地舍不得离开,左望望,右瞅瞅,發現大门的缝隙透出昏暗光线,心裡更不是滋味,大老遠一场来到,却只看没得吃⋯⋯

忽然有两位西人大妈从另一道破舊房门出來,边走边笑著说话,看上去好像刚用完餐,妹妹上前跟她們搭讪,了解到她們用餐的餐廳正是我們要找的那间,妹妹问她們吃得满意吗?还有价钱贵不贵,她們说吃得很好,价钱过得去。

我們谢过她們后就推开那道老旧木门进去,真不愧中世餐廳,完全是中世纪风格。


从破旧门进去是地窖的入口,借着岩壁燭台微弱的灯光摸索著窄窄的旋轉樓梯下去,瞬间彷佛穿越到中世纪的歐洲。


坐下后看餐牌,菜單价钱尚可接受,味道也不錯,最特別的是穿中世纪服飾的侍应在我们点菜后,抛给我们两个麻布袋,我猜裡面大概是吃的東西,妹妹认为是裝飾品。我也略為同意,因為隔壁没人坐的桌子上也摆了这两个麻布袋,我猜凡有人订的桌子就摆设这装飾品呱!不過我还是想解開謎團,问那侍應生这麻布袋子用来作什麼?得到答覆是可吃的中世纪麵包。

还有一项特別,该餐廳的侍應很冰冷,不知是否忙的原因呢? 不過看看周圍有不少空桌子,明顯客人并不多,可就是老不見侍應生身影。那位領班的頭兒(從他身著不同的服裝上判斷)更是對客人愛理不理,板著臉孔,沒有笑容,站在邊上十足像監工。

不過這也許是我的誤會,據聞拉脫維亞人比較內斂,可能是這家中世紀餐庁的其中一道風景,因此就見怪莫怪吧。